
我一直沒有去吃七見櫻的巧克力,倒不是不支持本土產業什麼的,而是對所標榜的「東洋人的味」有點疑惑。
(因為,在日本,賣的好的,要不是歐洲血統的巧克力,也是偏歐系血統的巧克力,所以到底什麼味道需要用日文書寫,然後強調跟歐系巧克力極為不同?)
今年稍早,我吃了一些la chocolat du H。
所以,我想,現在或許是時間吃七見櫻堂的巧克力了。
不過,我得說,我不喜歡。
或者,我該說,第一印象很重要,當對純手工巧克力的第一印象就是從Godiva開始,然後La maison du chocola、PM、Jean-Paul Hevint這樣慢慢跟著書吃起的話,或許,七見櫻就不會是印象中,巧克力該有的味道。
(當然,其實某方面我還蠻喜歡la chocolat du H)
中午,我踏進七見櫻的實體店,這是家小小的店面,我去的時候巧克力略有缺項,非常熱情的店員,很專業的介紹。
(真的,我給服務態度一百分)
「有些巧克力要用禮盒裝才不會破損,用袋子裝可能會變形喔。」
「可是我不缺盒子,太多了,還是用袋子裝吧,真的壓壞就算了,反正我是自己吃的。」
我想試吃最有名的生巧克力
我說我喜歡苦的,所以給了我苦味侯爵當作試吃品
(強調這是70%-80%黑巧克力的產品,囧)
當服務生在切的時候,我其實就覺得很不妙了
因為,恩,它看起來很硬,刀子要用力 0rz
一般來說我對生巧克力,或是無殼的松露巧克力,例如某些品項的Neuhaus,印象上這是很軟的巧克力,應該不需要用力的.......
我叉起了1/3的碎塊,送入嘴中
恩~~~~~~恩~~~~~恩~~~~~我等了一下
「怎麼樣,不好吃嗎?」
「很硬啊。」
「是不會溶嗎?還是有殼?妳要多含一下,給它一點時間。」
恩,我看了一下冰櫃的溫度計,上面寫的是攝氏十六度,不是六度也不是負六度,我想我不需要等巧克力回溫吧,十六度的巧克力碰到體溫濕了應該會溶,而且應該會很均勻的溶解,而不是有一角特別難溶吧。
「......你這不是今天的巧克力,對吧。」
「......今天的貨還沒有進來喔。」
唉,為什麼我會想到這方面去呢?
因為我想到了曾經有盒在某個角落不小心被我遺忘很久的la maison du chocolat最後也是變成這樣- 硬掉了。
好吧,有試吃我就會買,所以我帶了一些走。
我選了蘭姆酒生巧克力,草莓覆盆子生巧克力、抹茶巧克力、茶紅......然後服務生大概看我快爆走了,讓我填完表格之後我又得到一塊薄荷茶巧克力。
(我給店員100分 XD)

先從生巧克力吃起,先吃最受好評的抹茶,它有殼,所以更顯的硬(大家能想像我咬下去有「坑」的一聲嗎?)但基本上,但不考慮硬跟乾跟溶解速度的話,這品的味道調和得很好,會先吃到很好很好的抹茶香,然後是巧克力香冒出來,算是近幾年吃到抹茶產品裡面,表現很突出一品。
但是,回頭吃其他的巧克力,我不喜歡的點就會冒出來。
首先是草莓覆盆子巧克力,這款的軟硬度比較正常,比較接近我對生巧克力的印象,非常的滑順,會滑,不需要多餘的熱度跟力道,不過吃到巧克力香奶香,但是水果的味道呢?很難辨識啊,我甚至無法確定有沒有裝錯。然後是蘭姆酒生巧克力,一樣會先吃到巧克力的味道,然後酒味是後味慢慢浮出來。
(然後他們在我的脅迫下散成一個一個的群落,我還得追逐他們,唉......)
但是吃到這裡我已經有個疑問,以我吃過的幾家巧克力來說,大抵可以分成三種,要不是內餡的個性非常鮮明不容忽視,要不是巧克力體本身非常的溫潤滑順,要不就是巧克力整體融合出來的味道非常多,非常的繽紛,像是放煙火,稍微一不小心就猜不透。很明顯的七見櫻不是第三種- 因為我吃不出很多不同的細緻的微妙的巧克力本體香氣跟所加入的食材變化。第一種也不對,因為我吃不出明顯的個性,都是在巧克力後慢慢的冒出,第二種,well,他的巧克力不夠滑順細緻啊。
簡單來說這是個卡在第一種跟第二種之間的產品,所以我不喜歡它。
好吧,如果我再誠實一點,我其實也不喜歡它用的巧克力基底.....畢竟他沒有富有很精采的香氣,也沒有像la chocolat du H一樣是個盡責的配角,溫潤的帶出其他素材的味道並作為與之協調的基調,而是在開幕前都先用力的出來叫一聲「阿」,然後就消失在舞台上了。
而且更慘的是,吃到第三顆我已經覺得,恩,有點像是日系macaron的鮮奶油內餡,永遠都是奶油奶油奶油奶油,只是奶油的內餡口味略有不同(笑)。
(大概這點最日本,我惡毒的想)
然後回到包餡巧克力
(我今天有準備清味覺的東西,好險)
店員特別介紹是twinings的茶葉作的,可能我表情還是不動如山,於是他繼續強調twinings是很好的茶。
唉,我得說店員踩到我這個地雷真的是我的錯不是他的錯,我討厭twinings的茶,尤其是伯爵。
(而且話說我也不覺得超市茶- 難道你們是用比較好的等級嗎?- 有什麼值得我興奮的,打折的時候一盒一英鎊多可以買幾十個茶包ㄟ.......)
茶紅在我買它之前就不是很漂亮很均等的四方形了,是得我就是說他變形了,然後我還看到某個已經缺了一角,唉,這是要我們不要買大家買剩的巧克力嗎?
所以,恩,這不是個擁有很均勻外殼的包餡巧克力,基本上吃起來沒有太大的不同- 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吃起來乾乾粉粉的,好險粉粉的還比Dove的小?因為單純看內餡我「並不覺得」他特別特別的乾,但是拉到最後我就是會覺得有點粉。
剛剛外殼被我一咬,發出很輕微的「坑」一聲
表現如同生巧克力,都是先吃到同一款巧克力的香氣,然後茶香慢慢冒出來。
如果整顆用舌頭壓,內餡會爆炸然後外殼堅持不肯融化.........
最後一顆薄荷茶巧克力,很奇異的這顆的巧克力味道比較不濃,可以很快的吃到薄荷的味道(雖然也頗淡),倒是不太有茶的味道.......
或許我知道大家為什麼喜歡他,最近很流行黑巧克力(於是我們這些吃包餡的就變成怪物了哈哈哈),而七見櫻的巧克力普遍不甜- 我真的恍惚的覺得我在吃72%添加各種不同香氣的黑巧克力- 有點類似我啃那堆Dove產地巧克力的過程循環。
整體來說他家的巧克力沒有太多激烈的甜度、酸度的變化,所有的素材味道,除了抹茶,都是淡淡的,所以或許相當迎合現在的時尚潮流。
(我真的現在滿腦都是他們使用的基底巧克力的味道,而不是添加的素材融合度與巧妙度。)
不過,對我來說,包餡巧克力沒有甜度,真的是有點奇怪,吃完我一點都沒有那種甜蜜密的滿足啊,我想配茶啊。
或許,還有個原因是,相較歐美日品牌,他真的不貴,所以可以考慮c/p值的問題?
並不是,用單獨幾種好的材料,做出來的東西就會很有趣很有趣。
最後,mary's,我誤會你們了,你們的生巧克力真的作的很不錯......
謝謝今天聽我在MSN上抱怨連篇抱怨這家巧克力的人......畢竟我是繞過整個台北市熱的要死專程去買,自然抱怨很多.......人家本來想說看能不能跟大貓老師分享的,結果,我懷疑我送這個,老師恐怕會把我從四樓直接扔出去........
七見櫻堂
台北市泰順街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