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從布魯塞爾回倫敦,會是一場災難。
「讓我想想,還有巧克力跟吃的沒買?還剩下七個小時......」
「巧克力,要買哪家的?別告訴我妳要買Godiva,我沒辦法想像我們買一座Godiva山回去要怎麼送人......倫敦就有好幾家了。」
「可是我覺得比利時的『真的』有比較好吃。」
大廣場區繞一圈,說真的我很難決定要買什麼送人,畢竟比利時的國際牌子太多,多到我完全不想把他們從布魯塞爾扛回去。
(雖然因為最後我不小心分錯禮物,我的室友們還是得到了一大盒Neuhaus當作禮物......)
「我們乾脆去路邊問店家附近哪家好就買哪家好了!」
但,路邊的紀念品店對這個問題完全沒有回答的興致,要不指著cote d'or,要不要我去買godiva.....完全無法解決問題。
於是,情急之下,我走進附近的飯店,裝的非常可愛去問櫃臺人員,到底大廣場區那帶有什麼適合送人的巧克力。
「首先,妳要哪種類的店?連鎖的有名的?還是當地的小店?」
「我要當地的。」
「然後,妳喜歡什麼樣的味道呢?比較滑順的還是?」
「我要送人的,所以希望是比較滑順,比較大眾化的口味。」
「......這一帶嗎?附近有我非常喜歡的小店,我不是很有印象名字是什麼,位置大概在這裡,他門口有一個非常大的巧克力噴泉......這帶有兩家店有巧克力噴泉,不要走錯了喔。」
我一直都不知道我到底有沒有走錯,因為我有嚴重的地圖障礙......不過,我確實找到了有著巧克力噴泉的小店,叫做Elisabeth.
一進去,這家店不是很大,卻滿滿的塞著各式各樣的巧克力製品,手工巧克力,各種大小的禮盒,巧克力糖......很多很多,第一眼的印象,他家的巧克力都作的比較大,外觀不是這麼的漂亮美麗。
(因為在之前我的常備良伴是la maison du chocolat,他們家的外表細緻,每顆都小小的......)
店員非常的和藹可親,而我們在有時間壓力之下,每個人都開始了瘋狂的採購。
(事實上後來半天大家都跟瘋了一樣,包括在Dandoy,買到我都覺得我要去的地方是非洲,而不是倫敦。)
他家的巧克力,看起來一點都不可愛,我還記得我吃到一個玉米筍狀的,讓我徹底懷疑我在吃什麼。在店員的建議下,我把送人的買比較漂亮的陳列盒,而自己的就是「一堆巧克力堆在盒子裡」(真是傳統的包裝法= =+),回到宿舍打開一顆一顆嘗試,他家的巧克力,怎麼說呢,非常的溫順,不是每個人都很喜歡這種味道比較淡(mild),特色就是滑順的巧克力,吃起來不會覺得每顆巧克力都很有個性很鮮明,也沒有什麼驚人的香味微妙的苦跟酸,但是,就是很滑順,淡淡的香氣,溫潤的口感,這樣的狀況下,焦糖的口味會最為出色。
(大抵焦糖給人的感覺跟印象也是這樣)
他們家有個產品,我沒有買到,但是買到的人很倒楣- 因為貢獻給眾人分食了。他們家有巧克力棒棒糖,說穿了這東西沒有什麼,就是把巧克力拉長折疊捲在棒子上,但是,當巧克力是以滑順為主的時候,效果就會相當好......
其實,旅行的時候,買一些當地小店的產品當伴手禮也是不錯的- 至少很新奇。
我喜歡嘗試這些路邊的小店,各式各樣的冒險。
(雖然也常常被雷炸翻)
這家的味道應該不錯,後來廣贈老師同學親友,獲得不錯的評價。
(至少前鋼琴老師,對我的伴手禮一盒Jean-Paul Hevin不表一語,卻喜歡我送他的整盒Elisabeth松露巧克力......)
(我很會「記得這些小事的」,我承認)
Elisabeth Brussels
Rue au Beurre 43
1000 Bruxelles
Belgium
http://www.elisabethbrussels.b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