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一大袋S小姐要我交給S媽媽的東西
拿著一本書,我在捷運站
「妳下午有事嗎?」
搖搖頭
「我們去喝茶?」
於是,我們來到了,天母,大葉高島屋
一開始,我是看到那隻巨大的泰迪熊
我對這種東西,完全沒有任何的抵抗力
就開始尖叫要摸了 = =+
等候帶位,一直到在位置上坐定
我才知道,我來到了英國茶館
我幾乎不記得我來過英國茶館
至少大學的幾年都沒有
在我離開台灣,變成英式下午茶控之前
(S小姐:「什麼下午茶控,妳好意思說,那張表妳吃到一半沒?」)
(「可是人家真的把觀光客會吃的幾家全吃完了(淚奔)」)
(英式下午茶很貴ㄟ,我再怎麼樣也不可能整星期都不吃飯,把整星期菜錢全拿去吃這個......)
對這裡一切都很陌生
不過,既然來了,就試試看,下午茶。
我們點了一個兩人下午茶套餐
菜單是一本書,印刷得很精美
但是,對不熟悉的人來說,可能還是有這麼一點進入障礙的
「妳要點什麼茶?」
「......我再研究看看。」
侍者來了,非常有禮服務態度也不錯
由於我仍在三心二意中
S媽媽便希望侍者幫我介紹一下
雖然侍者講著各種茶的分類,但是,其實只是把menu再背一次給我聽,心意有到.....
好吧,隨便點一壺
點個不容易出錯的錫藍好了
跟同學吃飯,我的確是很有膽,碰到不喜歡的東西就看跟人家換還是直接請侍者整盤端回去
(然後再去旁邊麵包店買兩個波羅麵包,我喜歡波羅麵包)
但是,嗯,跟長輩的時候,人總是要留點給別人探聽的......
茶跟三層架一起上來
我點了一壺錫藍,S媽媽點了水果茶
我的那壺錫藍,在我迫不及待等著沙漏漏完,把它倒出來喝
奇怪,這味道,這味道,我怎麼喝過
.......這...這...這...這不就是twinings的茶嗎?
好熟悉的味道啊
(所以,告訴大家,功課是要作的)
沙漏雖說是下午茶建議必備器材
不過幾乎沒在英國看過有人會給沙漏
整組茶具通常含一壺熱水,濃淡由大家自便
他們習慣太濃就丟熱水下去
茶葉一直待在壺底,越來越濃越來越濃
受不了的時候,就倒熱水稀釋
(所以說大吉嶺有時候變得很地雷,這茶泡太久會澀)
沙漏真的是參考用的
喝了一口,跟我習慣的濃淡有不少差異
不過,餐廳不是神,這種事情我們自己注意就好
先從鹹點心吃起
這是一個起酥三明治,溫熱的吃蠻好吃的
雖然跟我的茶不太搭
(真的我要作功課啦)
其實,High Tea的東西,無論在哪裡
要說好吃...我真的要考慮一下
傳統的組合就是冷三明治(運氣不好會有點硬)、可能是溫的司康(通常也是冷的)、跟塔類慕司類小蛋糕
加香檳(冰的)、奶油跟各種果醬
有些地方會有新的版本,把中間的司康換掉,或是多一個小前菜
講難聽點,就是冷冰冰、單調、無趣
香氣、冷熱對比、排盤通通稱不上
大飯店跟路邊隨便一家店的差異是
通常都是,原料的品質好不好,填的餡料比例對不對
只要不會讓妳有懷疑小黃瓜三明治是奶油三明治
麵包是隔夜不是今天的
侍者的服務夠好
就算是賓主盡歡的下午茶了
如果在台北端出這些東西
然後按照慣例收取一個人1200-3000的費用.......餐廳可能會被砸掉
這是一個很單純很奇怪的東西
明明我知道可能不太好吃,我還是很愛吃到處去吞的東西
或許,我只是很喜歡跟不同的人
享受喝下午茶聊八卦的感覺?
我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通常就選Cream Tea了
簡單大方便宜不佔胃啊
所以,請大家不要再問我台北哪家英式下午茶很正統
食物對的通常侍者不夠好
食物好的豐盛的色彩繽紛奪目的,恩,那不叫High tea(笑)
可不是有三層架有裝潢的,就是英式下午茶喔
回到今天這餐,其實我吃過午餐了(默)
不過重點不是吃什麼,而是S媽媽要找我聊聊/報料
所以.......
起酥三明治烤的算適中,不過冷了會很難吃
因為有一個放到冷掉我才吃 >.<
司康,普普,吃完不太有印象,果醬有點小糟糕
不過看在他們有給我們抹刀的份上.....
餅乾,誰能告訴我為什麼High Tea會有餅乾
不難吃不好吃,就像貴一點的西點店可以買到的
小點心,坦白說,介於日式的跟西式的中間
不難吃,但是配茶會覺得味道有點淡
High Tea的東西這樣設計,就是要配茶的
所以鹹味的東西偏清淡不油膩
而最後的甜點通常力道重香氣足
除了有層次上的問題,也是配茶的茶點
好吧,為這個下午茶作個總結
基於絕大部分的High Tea在英國,兩個人都要1800台幣以上
有些夠殘暴的飯店,會抓到3000一個人
所以對於台北的價位,我真的不期望他們會注意到很多的細節
英國茶館,如果單純的看看餐廳
想看看整組的餐具、三層架
知道下午茶大概是怎麼進行的
可以去試試看
食物不會太差、服務也還可以
聊天談是非也還不錯
但,我沒說,這是在英國大家會看到的版本
錫藍放了太久,已經有點澀了
我也不想再要熱水
是時間該回家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